第十三章
關燈
小
中
大
君無戲言,酉時剛過,果有專人稱領旨而來,為靜華宮主人潔身更衣。
來人皆恭敬有禮,面上甚至不無祝賀之意,趙讓卻不得不忍辱領受,最令他難以按捺羞怒的便是長樂初而驚愕,繼之悲憐的目光。
這般奇恥大辱,又有晚輩在側,淩虐更甚。
但同樣是想到長樂,趙讓明白他已無路可退,莫說妃嬪般侍寢,便皇帝突發奇想,令他身遭太史公之酷刑,亦無可奈何。
似乎是為了令此事更加難熬,李朗要的竟不是掩人耳目、隨性所致的臨幸,而偏偏是白紙黑字記錄在冊的侍寢。
趙讓並不懂宮闈之間的規矩,他委實不知如他這般無名無份還兼罪人、男子雙重身份的人,會得如何記載。
宮人助他清潔之時不敢怠慢,他也無意為難這些身不由己的微末草芥,雙眼一閉任由他們擺布,腦中填塞的竟全是史書中,論及皇帝嬖幸時,哪怕那人才高八鬥,功勳卓著,也要落個“柔媚惑主”之評斷。
李朗……當初出手相助後,你將佩玉交予我時那清澈如泉的雙眸,多年之後我猶未忘懷,你為何卻要這般待我?
趙讓心中反反覆覆,直到換上一身新衣,坐上軟與前往天乾宮,跪在李朗跟前行禮時,仍不住地捫心自問,只可惜,他參悟不透。
李朗看著趙讓,卻是眼前大亮。
原來本朝後宮之中,從未有過男子以這等方式承歡侍寢,如何穿戴倒讓接旨奉行的內侍女官們費了好大一番思量,最終是決定從權行事,備齊一套宰相所著的冠服:袞冕,外絳紗單衣,內白紗中單,白裙襦,紫袍金玉帶。
趙讓雖說是實實在在的將門虎子,卻生得斯文,就算當不上俊美之譽,端正卻是有餘,所謂人要衣裝,這番打扮一新,與他當日乃至昨夜的形貌都大不相同,兩相對照,無怪李朗看得驚喜交加。
他卻不知他這般細細打量,目中毫無遮掩地流露出欣賞之意,已如電閃雷鳴,直接把趙讓劈得恨不能地上即時炸開道裂縫以便容身。
出發至天乾宮之前,他已將那萬言書揣入衣襟中,奈何在李朗咄咄逼人的視線之下,原本滾瓜爛熟的侃侃而談而全都胎死腹中,他跪在地上,怔對皇帝,竟是連拜伏行禮都忘了。
李朗一笑而將趙讓拉起,攜起他的手同入殿內。
兩人從未有過如此親近之時,莫說趙讓,便連李朗,也頗有些惴惴不安。
要說李朗到底是不脫少年心性,此一時彼一時。
前夜侍寢之諭旨其實更多是對趙讓的不快,有心給他個下馬威,是任性妄為的意思,他清楚若真威逼趙讓臣服身下,這人只怕真就要恨上了他了。但今朝與謝皇後交鋒,又見了弱質體虛、難成大器的太子後,李朗又改變了主意。
他決定,無論如何,都要占了趙讓身心,這人合該是他的,不容染指。趙讓不願又能如何,既已落入他手,便如入天羅地網,除非化身為無形無狀的清風,絕無逃脫的可能。
況且,何時趙讓才可能心甘情願雌伏於他?
李朗在許多大事上冷靜自持,果斷殺伐,只不過他從自幼的備受冷落欺淩到如今為九五之尊,鮮有人以情感他,他也未嘗對誰動過心,他卻不知,情愛之事,實非一方強硬堅持即可修成正果。
趙讓當然做夢也想不到李朗對他的種種覆雜難言的情愫,只覺李朗握手的力道愈發地沈重,已到令他生疼的地步,更是將李朗此舉視作有心的折辱。
待走入殿內,禦床在現,趙讓心頭大震,再顧不得禮儀,掙開李朗鉗制,跪地道:“陛下,請允罪臣上呈奏折!”
他話語鏗鏘,神態堅定,直把皇帝的寢殿作了朝堂的大殿,話音落時,也等不及皇帝回應,緩緩拉出一筒紙軸,雙手捧至額前。
李朗看著表情嚴肅的趙讓,不由啼笑皆非,他當然明白趙讓這曲裏拐彎的招數,乃為緩兵之計,只是再一琢磨,反正這人的下場歸屬已是鐵板釘釘,且看他如何自救,倒也能平添些樂趣。
這麽想著,便伸手從趙讓手中接過卷軸,孰料等李朗展開一看,輕松打趣之心統統去了,他將趙讓撇在一旁,聚精會神、安安靜靜地將這萬言書從頭至尾看了個仔細。
在這段時間內,趙讓始終是跪著的,漸漸膝頭僵硬起來,更為不妙的是,胸口隱隱而生繡花針般的疼痛,他心生疑慮,紋絲不動地靜候,那起初微弱的劇痛居然愈發清晰起來,且有擴大之勢。
他清楚此是毒發的征兆,暗地心驚,難道是毒素在體內日積月累,竟已成失控蔓延之勢頭?然仔細一想,又自我寬懷,這次毒發後,他一直未能得到好好調養,心病未了,再添新慮,內息不調,外邪易侵。
但獨自忍耐痛楚是一回事,在皇帝面前倒下非但有損顏面,還可能給追究失儀之罪,趙讓如今必須為長樂的安危榮辱打算,實不敢再輕易逆鱗,不得不默默強行壓制不適。
好不容易挨得李朗將萬言書看罷,趙讓覷去,皇帝神色捉摸不定,陰晴難辨,正自忐忑,就聽他笑道:“靜篤,看不出你武將出身,倒是寫得一手好字。你起來,坐著說話。”
趙讓依令站起,坐在皇帝手指的桌邊。
李朗將趙讓手書的紙卷放下,端詳著趙讓,百種滋味齊上心頭。
這萬言書的內容,一部分是南越以及相鄰國度的風土人情、民生風貌,上至王公貴族勢力品性,下至閻閭百姓生計情形,無不記載得詳盡而井然;尤其是南越,期間蠻夷眾多部族林立,這裏面竟是將其解析得條條有理,各部族間的敵友變化,勢力消長,乃至族長頭人的個人優劣,林林總總,應有盡有,除了趙讓這般身份與這等見識,換了其他任何一人,都不可能有如此深入的了解並且記述得如此透徹。
這些文字,對東楚接掌南越,大有裨益,極是難得。
李朗針對趙讓所書,又多加追問了不少事情,趙讓詳盡解釋,因紙卷中還附有他手繪的簡圖,更是一目了然。
末了趙讓也不禁暗裏欽佩李朗的眼光獨到,這青年皇帝未曾親臨南陲,然而發問的問題卻常常一針見血。南越和接壤的滇、荊兩國皆是蠻夷眾多,名字千奇百怪,李朗只是通讀了一遍言談間便不曾混淆,可謂記性驚人。
問答結束之後,李朗將紙卷推至一旁,直視趙讓,笑道:“靜篤莫非想作管夷吾?可惜我不是公子小白。”
管仲輔佐公子糾失敗後,由鮑叔牙舉薦給小白,最終成就齊桓公尊王攘夷大業,名垂青史,為“春秋五霸”之首的故事婦孺皆知,李朗全沒料到趙讓的“緩兵之計”居然如此隆重,揣度對方用意時,那不知作何言喻的感覺再次翻湧。
趙讓的萬言書另有提到征北圖謀收覆故土的大計,高屋建瓴,字字切切,讓李朗又一次見識到了南越僭王的能耐。
他雖有佩服之意,奈何心中另起煩躁:趙讓才識卓絕,勇武也不在人下,看他令南越眾蠻夷俯首稱臣,可現其胸襟氣度。這種人再加上不馴的野心,背叛的先例,只怕難以心甘情願地對誰俯首貼耳。
何況是他李朗?
縱使他如今是皇帝,趙讓不過一介降將,可仍是他在最不堪的當年欠下趙讓一份人情。更莫提他這帝王之位周圍危機四伏,稍有不慎,極有可能步他父皇的覆轍。
不能為己所用者,必要除之,不除,他卻要拿此人怎麽辦?
此時聽趙讓恭聲道:“罪臣再膽大無狀,也不敢自比千古名臣。罪臣只願以此手書以及其中提及之物,助陛下早日成就宏圖大業,四海歸一,以及……換罪臣之妹的……離宮自在。”
見趙讓從容對答,李朗更覺心煩意亂,他不由脫口道:“你倒是盤算得周到細致,只消你妹妹遠走高飛了,你要如何個尋死覓活就都由你自己定了是不?”
趙讓唯有靜默不語。
李朗瞇了瞇眼,斂住心神,笑問道:“你怎會以為我若少了你的助力便成不了大業?趙讓,你未免太看得起自己了。”
趙讓低聲道:“罪臣不敢放肆。”
他越是低眉順目,李朗便越有被輕蔑鄙夷的感覺,仿佛那人眼中,李朗這昔年無力自保,不得不委曲求全的稚子,到今日仍是力有未逮,成事不足。
就像直到如今,李朗仍是居於他趙讓的下風一般。
李朗本是一心想得趙讓臣服,忽有這番頓悟,哪裏能忍下來,當下沈了臉色,冷冷地道:“此事待後再議,你這份上書,我先收著。不過靜篤,你沒忘記今夜你在此的原因吧?這亥時的更早就過了,怕是快到子時,你還要我等上多久?”
趙讓全然沒有意料到李朗竟會說出這番話來,在讀完萬言書後還不肯放棄這個古怪念頭,一時怔楞失神。
這也怪不得趙讓,他對李朗的了解僅僅限於道聽途說和短暫有限的接觸,他亦從不知李朗將他們少年時的初遇看得如此之重。
他只是以一名年長者和臣屬的立場,覺得李朗雖有些心氣高傲、不循常理,卻仍頗有中興之主的英武氣概。
別出心裁的有意折辱應是恨他臨難背叛,但明主慧眼識才,周公吐哺,天下歸心,他現下將南越多年苦心經營傾囊相授外,還提出另有一物可助李朗收北,但凡壯志淩雲、不甘固守半壁江山的雄主都當心喜才是。
毛遂自薦到如此程度,他就差朝皇帝直截了當地大喊一句:“罪臣文可治國武可安邦,陛下如不欲殺我,大可用我,無需羞辱或以臣妹相脅,臣自當忠心耿耿。”
如是趙讓今居於李朗之位,他必會一笑泯私仇,人盡其用,只是他仍是過於自負,以己度人,卻不知李朗並不是他。
皇帝心中他與眾不同到李朗唯不願遜色於他,他這番盡展為君為將的卓絕,反是弄巧成拙。
李朗臉色鐵青,強令趙讓起身,寬衣解帶,趙讓茫然失措,依令而起,面上卻是一片迷離之色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來人皆恭敬有禮,面上甚至不無祝賀之意,趙讓卻不得不忍辱領受,最令他難以按捺羞怒的便是長樂初而驚愕,繼之悲憐的目光。
這般奇恥大辱,又有晚輩在側,淩虐更甚。
但同樣是想到長樂,趙讓明白他已無路可退,莫說妃嬪般侍寢,便皇帝突發奇想,令他身遭太史公之酷刑,亦無可奈何。
似乎是為了令此事更加難熬,李朗要的竟不是掩人耳目、隨性所致的臨幸,而偏偏是白紙黑字記錄在冊的侍寢。
趙讓並不懂宮闈之間的規矩,他委實不知如他這般無名無份還兼罪人、男子雙重身份的人,會得如何記載。
宮人助他清潔之時不敢怠慢,他也無意為難這些身不由己的微末草芥,雙眼一閉任由他們擺布,腦中填塞的竟全是史書中,論及皇帝嬖幸時,哪怕那人才高八鬥,功勳卓著,也要落個“柔媚惑主”之評斷。
李朗……當初出手相助後,你將佩玉交予我時那清澈如泉的雙眸,多年之後我猶未忘懷,你為何卻要這般待我?
趙讓心中反反覆覆,直到換上一身新衣,坐上軟與前往天乾宮,跪在李朗跟前行禮時,仍不住地捫心自問,只可惜,他參悟不透。
李朗看著趙讓,卻是眼前大亮。
原來本朝後宮之中,從未有過男子以這等方式承歡侍寢,如何穿戴倒讓接旨奉行的內侍女官們費了好大一番思量,最終是決定從權行事,備齊一套宰相所著的冠服:袞冕,外絳紗單衣,內白紗中單,白裙襦,紫袍金玉帶。
趙讓雖說是實實在在的將門虎子,卻生得斯文,就算當不上俊美之譽,端正卻是有餘,所謂人要衣裝,這番打扮一新,與他當日乃至昨夜的形貌都大不相同,兩相對照,無怪李朗看得驚喜交加。
他卻不知他這般細細打量,目中毫無遮掩地流露出欣賞之意,已如電閃雷鳴,直接把趙讓劈得恨不能地上即時炸開道裂縫以便容身。
出發至天乾宮之前,他已將那萬言書揣入衣襟中,奈何在李朗咄咄逼人的視線之下,原本滾瓜爛熟的侃侃而談而全都胎死腹中,他跪在地上,怔對皇帝,竟是連拜伏行禮都忘了。
李朗一笑而將趙讓拉起,攜起他的手同入殿內。
兩人從未有過如此親近之時,莫說趙讓,便連李朗,也頗有些惴惴不安。
要說李朗到底是不脫少年心性,此一時彼一時。
前夜侍寢之諭旨其實更多是對趙讓的不快,有心給他個下馬威,是任性妄為的意思,他清楚若真威逼趙讓臣服身下,這人只怕真就要恨上了他了。但今朝與謝皇後交鋒,又見了弱質體虛、難成大器的太子後,李朗又改變了主意。
他決定,無論如何,都要占了趙讓身心,這人合該是他的,不容染指。趙讓不願又能如何,既已落入他手,便如入天羅地網,除非化身為無形無狀的清風,絕無逃脫的可能。
況且,何時趙讓才可能心甘情願雌伏於他?
李朗在許多大事上冷靜自持,果斷殺伐,只不過他從自幼的備受冷落欺淩到如今為九五之尊,鮮有人以情感他,他也未嘗對誰動過心,他卻不知,情愛之事,實非一方強硬堅持即可修成正果。
趙讓當然做夢也想不到李朗對他的種種覆雜難言的情愫,只覺李朗握手的力道愈發地沈重,已到令他生疼的地步,更是將李朗此舉視作有心的折辱。
待走入殿內,禦床在現,趙讓心頭大震,再顧不得禮儀,掙開李朗鉗制,跪地道:“陛下,請允罪臣上呈奏折!”
他話語鏗鏘,神態堅定,直把皇帝的寢殿作了朝堂的大殿,話音落時,也等不及皇帝回應,緩緩拉出一筒紙軸,雙手捧至額前。
李朗看著表情嚴肅的趙讓,不由啼笑皆非,他當然明白趙讓這曲裏拐彎的招數,乃為緩兵之計,只是再一琢磨,反正這人的下場歸屬已是鐵板釘釘,且看他如何自救,倒也能平添些樂趣。
這麽想著,便伸手從趙讓手中接過卷軸,孰料等李朗展開一看,輕松打趣之心統統去了,他將趙讓撇在一旁,聚精會神、安安靜靜地將這萬言書從頭至尾看了個仔細。
在這段時間內,趙讓始終是跪著的,漸漸膝頭僵硬起來,更為不妙的是,胸口隱隱而生繡花針般的疼痛,他心生疑慮,紋絲不動地靜候,那起初微弱的劇痛居然愈發清晰起來,且有擴大之勢。
他清楚此是毒發的征兆,暗地心驚,難道是毒素在體內日積月累,竟已成失控蔓延之勢頭?然仔細一想,又自我寬懷,這次毒發後,他一直未能得到好好調養,心病未了,再添新慮,內息不調,外邪易侵。
但獨自忍耐痛楚是一回事,在皇帝面前倒下非但有損顏面,還可能給追究失儀之罪,趙讓如今必須為長樂的安危榮辱打算,實不敢再輕易逆鱗,不得不默默強行壓制不適。
好不容易挨得李朗將萬言書看罷,趙讓覷去,皇帝神色捉摸不定,陰晴難辨,正自忐忑,就聽他笑道:“靜篤,看不出你武將出身,倒是寫得一手好字。你起來,坐著說話。”
趙讓依令站起,坐在皇帝手指的桌邊。
李朗將趙讓手書的紙卷放下,端詳著趙讓,百種滋味齊上心頭。
這萬言書的內容,一部分是南越以及相鄰國度的風土人情、民生風貌,上至王公貴族勢力品性,下至閻閭百姓生計情形,無不記載得詳盡而井然;尤其是南越,期間蠻夷眾多部族林立,這裏面竟是將其解析得條條有理,各部族間的敵友變化,勢力消長,乃至族長頭人的個人優劣,林林總總,應有盡有,除了趙讓這般身份與這等見識,換了其他任何一人,都不可能有如此深入的了解並且記述得如此透徹。
這些文字,對東楚接掌南越,大有裨益,極是難得。
李朗針對趙讓所書,又多加追問了不少事情,趙讓詳盡解釋,因紙卷中還附有他手繪的簡圖,更是一目了然。
末了趙讓也不禁暗裏欽佩李朗的眼光獨到,這青年皇帝未曾親臨南陲,然而發問的問題卻常常一針見血。南越和接壤的滇、荊兩國皆是蠻夷眾多,名字千奇百怪,李朗只是通讀了一遍言談間便不曾混淆,可謂記性驚人。
問答結束之後,李朗將紙卷推至一旁,直視趙讓,笑道:“靜篤莫非想作管夷吾?可惜我不是公子小白。”
管仲輔佐公子糾失敗後,由鮑叔牙舉薦給小白,最終成就齊桓公尊王攘夷大業,名垂青史,為“春秋五霸”之首的故事婦孺皆知,李朗全沒料到趙讓的“緩兵之計”居然如此隆重,揣度對方用意時,那不知作何言喻的感覺再次翻湧。
趙讓的萬言書另有提到征北圖謀收覆故土的大計,高屋建瓴,字字切切,讓李朗又一次見識到了南越僭王的能耐。
他雖有佩服之意,奈何心中另起煩躁:趙讓才識卓絕,勇武也不在人下,看他令南越眾蠻夷俯首稱臣,可現其胸襟氣度。這種人再加上不馴的野心,背叛的先例,只怕難以心甘情願地對誰俯首貼耳。
何況是他李朗?
縱使他如今是皇帝,趙讓不過一介降將,可仍是他在最不堪的當年欠下趙讓一份人情。更莫提他這帝王之位周圍危機四伏,稍有不慎,極有可能步他父皇的覆轍。
不能為己所用者,必要除之,不除,他卻要拿此人怎麽辦?
此時聽趙讓恭聲道:“罪臣再膽大無狀,也不敢自比千古名臣。罪臣只願以此手書以及其中提及之物,助陛下早日成就宏圖大業,四海歸一,以及……換罪臣之妹的……離宮自在。”
見趙讓從容對答,李朗更覺心煩意亂,他不由脫口道:“你倒是盤算得周到細致,只消你妹妹遠走高飛了,你要如何個尋死覓活就都由你自己定了是不?”
趙讓唯有靜默不語。
李朗瞇了瞇眼,斂住心神,笑問道:“你怎會以為我若少了你的助力便成不了大業?趙讓,你未免太看得起自己了。”
趙讓低聲道:“罪臣不敢放肆。”
他越是低眉順目,李朗便越有被輕蔑鄙夷的感覺,仿佛那人眼中,李朗這昔年無力自保,不得不委曲求全的稚子,到今日仍是力有未逮,成事不足。
就像直到如今,李朗仍是居於他趙讓的下風一般。
李朗本是一心想得趙讓臣服,忽有這番頓悟,哪裏能忍下來,當下沈了臉色,冷冷地道:“此事待後再議,你這份上書,我先收著。不過靜篤,你沒忘記今夜你在此的原因吧?這亥時的更早就過了,怕是快到子時,你還要我等上多久?”
趙讓全然沒有意料到李朗竟會說出這番話來,在讀完萬言書後還不肯放棄這個古怪念頭,一時怔楞失神。
這也怪不得趙讓,他對李朗的了解僅僅限於道聽途說和短暫有限的接觸,他亦從不知李朗將他們少年時的初遇看得如此之重。
他只是以一名年長者和臣屬的立場,覺得李朗雖有些心氣高傲、不循常理,卻仍頗有中興之主的英武氣概。
別出心裁的有意折辱應是恨他臨難背叛,但明主慧眼識才,周公吐哺,天下歸心,他現下將南越多年苦心經營傾囊相授外,還提出另有一物可助李朗收北,但凡壯志淩雲、不甘固守半壁江山的雄主都當心喜才是。
毛遂自薦到如此程度,他就差朝皇帝直截了當地大喊一句:“罪臣文可治國武可安邦,陛下如不欲殺我,大可用我,無需羞辱或以臣妹相脅,臣自當忠心耿耿。”
如是趙讓今居於李朗之位,他必會一笑泯私仇,人盡其用,只是他仍是過於自負,以己度人,卻不知李朗並不是他。
皇帝心中他與眾不同到李朗唯不願遜色於他,他這番盡展為君為將的卓絕,反是弄巧成拙。
李朗臉色鐵青,強令趙讓起身,寬衣解帶,趙讓茫然失措,依令而起,面上卻是一片迷離之色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